说起东台吉村的村医贾继香,在村民眼里,不仅是好党员、好大夫,也是“最美志愿者”,村里人个顶个地竖大拇指。
贾继香今年65岁。跟人说起话来总是笑眯眯,让人感觉到亲切、和善。作为一名村医,47年如一日,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不是志愿者胜似志愿者
“如果能成为一名医生,我一定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村民解除病痛。”从小梦想成为一名医生的贾继香说到并且做到了。1973年末,在东台吉村村委会的培养下,贾继香学有所成,成为了“赤脚医生”,开始了她近半个世纪的村医生涯。
过去,生活条件差,交通不方便,甚至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的贾继香,无论黑夜白天,风霜雪雨,只要村民有需要,她有叫必到。
1993年的一场大雪下得没过了脚脖子。已经入睡的贾继香突然听到了敲门声。打开门,村民刘国安用恳求的口吻说:“我媳妇病了,说是胃痛,满炕打滚,呕吐不止,你看……”还没等他说完,贾继香说:“你等着,我去拿药箱。”说完,她拿起手电,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了刘国安家。通过初步诊断,贾继香告诉刘国安,他媳妇患上了慢性阑尾炎。打上针,吃上药,刘国安媳妇症状得到了缓解,慢慢睡着。看到病人好转,贾继香才离开。临走时,贾继香告诉刘国安,她明天再来给他媳妇做进一步检查。刘国安感动得不知所措,眼含热泪连声道谢。回家的路漆黑一片,寒风阵阵,贾继香的一点儿都不觉得冷,每次帮助病患解除病痛,她总感觉心里暖暖的。
多年的村医生涯,使贾继香与村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遇到困难的村民,她看病只收成本,一分不挣。
村民朱臣老伴儿患上了气管炎,因孩子多,挣工分少,生活困难,每次犯病都得打几天的针。有时没钱付药费,贾继香能免则免。
类似的事情,一件件数不胜数,在过去那个年代,贾继香不是志愿者,胜似志愿者,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成为志愿者服务众乡亲
时光荏苒,贾继香已经年过六旬,仍然坚守在村医的岗位上。她早已经成为了村民心目中的“白衣天使”。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兴起,贾继香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成为一名志愿者,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档案,定期随访长期慢性病患者。
东台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马金宝老两口都已年过七旬,他的老伴儿患有心脏病,虽然有儿女,但不太富裕。贾继香每年都会为他们老两口免费打几次点滴。“这次不用给钱了,下次再说吧。”贾继香亲切的话语让老两口倍感温暖。每次为老两口看完病,老两口总是拉着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平日里,村民们受外伤处理伤口、拆线等,贾继香全部免费提供服务。村里举办各项活动,贾继香都积极参加。几年来,她累计志愿服务2300小时。
村民们都说:“是党给我们村培养了一个好医生、好党员。”凭着朴实善良的品质、真诚热情的服务,贾继香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和赞誉。
做一辈子的志愿者
从未因天黑路艰误过诊,从未因病患缺钱拒过诊,贾继香在村医的岗位上坚守至今,不忘初心,一心为民。
“这辈子没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一直都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就想着怎么当个好医生,这是我的梦想,可以说我是梦想成真了。”总结起自己的从医生涯,贾继香几句话带过。
“只要我干得动,我会一直做村医,为村民服务,做一辈子的志愿者。”说起今后的打算,贾继香坚定地回答道。
如今,65岁的贾继香依然干劲十足,用平生所学,尽医生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