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的史册,纵观每个朝代的历史更迭,在很多时间节点上,总有些能人功臣的故事给予人们启迪,其中不乏因善于分析、采纳不同意见而彰显个人胸怀并成就一番伟业者。虚心听取魏征意见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善于采纳赵普建议的宋太祖赵匡胤,成就了北宋帝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一意孤行的吴王夫差因不听取伍子胥的忠谏而亡国;固执己见的项羽因拒绝范增的忠言而最终自刎于乌江;刚愎自用的马谡因不听王平之计而失街亭……穿越历史的星空,对于不同的意见的态度,不仅关乎个人进步、事业发展,更关乎国家命运。
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接续悠久厚重的优良传统。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注重并善于听取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意见,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永葆先进性和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不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削弱,也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褪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员干部要将这一优良传统接续传承,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彰显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晚清重臣曾国藩说过,“凡事留有余地,雅量能容人”,林则徐也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自勉。这些论断都是先人生活和工作经验的总结,早已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成为每个人为人处事、事业发展的重要遵循。要求我们必须秉持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态度,以容人雅量、容事雅风,注重听取他人意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摒弃充耳不闻、闭目塞听的不良习惯。
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凝聚求同存异的内生合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和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有不同的意见是正常的,是无可厚非的,关键取决于我们每个人是否站在全局、是否站在公心的维度来思考、去提出意见。只要是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发展的意见就要听取、就要采纳,求同存异,寻求最大同心圆、最大公约数,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因和内生合力。
江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