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风易俗的话题,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话题,更是新时代必须逐步解决的问题。受几千年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现象,依然有滋生的土壤。虽然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但仍树倒根存,没有绝迹,甚至在某些人的思想上还没有彻底根除,在行动上还没有完全杜绝。这其中不乏有些党员、干部,这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带坏了社风民风,还破坏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每名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革除陋习、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倡导移风易俗、推进移风易俗上锲而不舍发力,持之以恒用功,真正做移风易俗的宣传者、执行者、捍卫者,为形成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出贡献。
摒弃红白陋习倡新风。婚丧嫁娶最容易滋生陋习,应积极指导群众文明开展婚丧嫁娶等活动,指导群众用村(居)规民约去倡导新风,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村(居)民自治方式,协调监督落实。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做丧事简办、婚事新办的模范,摒弃把婚丧嫁娶当作权力寻租的“提款机”的心态和做法。
挖掘传统内涵树新风。针对目前仍存在的传统陋习,应将弘扬传统文化作为提高群众素质和移风易俗的切入点,注重挖掘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其潜移默化地影响,逐步摒弃陋习,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特别是在重要节日,充分利用名人效应、传统民俗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党员干部带头引领社会新风尚,让传统美德深嵌每个人的内心,进而形成弘扬传统美德的行动自觉。
建设文明风尚固新风。移风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一阵风”的做法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要真正深入人心不会那么简单,需要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将人们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文明新风固化于制,用制度摒弃过去的陈规陋习,并坚持监督检查常态化,奖励先进,曝光和问责后进,让文明新风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使制度真正外化于行。
江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