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曾发生过蜀侯因贪图秦国金牛而最终被灭国的故事,亦被称为“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蜀侯生性贪婪,秦惠王闻而欲伐,但苦于山涧峻险,兵路不通,于是秦王投其所好,命秦军雕凿石牛,把金子放在牛后,声称是牛拉出来的金子,并准备把它送给蜀国,蜀侯对金牛垂涎三尺,便欣然接受,于是挖平山路填平谷地,派了五个大力士去迎接金牛。结果被随后而来的秦军亡了国。这个看似荒诞的计策,却让贪婪的蜀侯亡身灭国。故事背后的教训是深刻的,更具有历史镜鉴的当下意义,切勿放纵贪欲,否则就会酿成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悲剧。
毋庸讳言,欲望是人的本能,人人都有欲望,合理的欲望无可厚非,但如果欲望过重,不加束缚地放纵欲望,必将深陷私心编织的欲望之网而无法摆脱,最终被欲望所累,成为欲望的俘虏。“茫茫九衢中,百祸起一贪”“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等耳熟能详的名言是先贤对过度放纵欲望的总结,其蕴含的也道理亦被历史所印证,成为亘古不变的真理。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剖析诸多贪腐者的坠落轨迹,理想信念的丧失,法纪意识的淡薄是导致这些“蛀虫”走向犯罪的根源,在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下,欲望愈发膨胀的他们便铤而走险,清廉防线如蚁蚀堤般慢慢决口,在突隙炽焚中慢慢倒塌,“浑浊之水”和“烟雾弥漫”让他们渐渐被淹没,成为人们嗤之以鼻的“蛀虫”。
历史的教训必须吸取,历史的警钟必须长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穿越时空的隧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终身行之,必然收益。共产党人的楷模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牛玉儒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以“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高度自觉干干净净做人、磊磊落落做事,甘于清贫,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将共产党员的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质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们的精神走进新时代,走进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成为人们心中永远无法逝去的精神财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党章党规,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党员干部应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乐为乐,经常扪心自问,及时修剪自己欲望的树杈,深刻领悟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和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的道理,自觉秉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操守,不为物累、不为名惑、不为利诱,做一名清廉为民的好干部,向党和人民交上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初心使命、无愧于责任担当的合格答卷。
江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