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历经岁月的洗礼,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的崇俭禁费过程中却存在偏差,有时很是不尽人意,不仅表现在粮食的消费、销售环节,还存在于粮食生产到摆上餐桌的各个环节。致广大而尽精微,全链条全方位反对浪费显得弥足珍贵。2021年11月30日由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而实施的《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基本遵循。
抓好粮食全产业链节约减损。据有关部门估算,粮食全产业链总损耗率约12%。每年在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的粮食至少有700亿斤。这一点有时恰恰被我们所忽视,要求我们不仅着眼于遏制消费端食品浪费,也要针对粮食仓储、加工、物流等环节明确节约减损具体配套衔接措施,构建符合节约减损要求的粮食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从源头遏制浪费现象。
抓好食品生产经营节约减损。据专家估算,全球每年约有1/3的食物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被损失和浪费,经济损失近1万亿美元,因其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如一些大型商超,临期产品尚未进行打折处理,就直接销毁或扔掉,造成极大浪费。务必从食品原料的取材、加工生产、运输、经营销售等环节入手,制定符合实际的节约减损措施,尽最大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抓好公共餐桌上的节约减损。据有关人员测算,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约为人均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率达38%,每年被倒掉的食物足以供应两亿人一年的口粮。数目可谓惊心,近些年来,“光盘行动”、按需取餐、适当加收餐饮浪费人员费用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在细节设计上多动脑筋,让消费者的节俭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觉。
抓好食品反浪费行为的监管。政府要将反食品浪费纳入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考核和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内容,政府及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加大餐饮行业、大型商超、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餐饮行为的监管,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节约措施执行不严格等情况,视其情节,加大整治力度,通过通报曝光等措施形成震慑作用,不断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党政机关要走在前头,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崇俭禁奢的宣传者、执行者、捍卫者,带动全社会构筑起保障粮食安全的强大合力。
江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