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人难做,别说人好做,好做难做都得做,做得人上人,滋味又如何,回头看是善是恶,自有人评说。”这是电视剧《武则天》主题曲的一段。现在细细品味,仍回味无穷,再次引起对为官者功过的评价。
到底什么样的为官者受群众爱戴?到底什么样的为官者能名垂青史?这些问题到底由谁来评判?在人类历史的沧桑巨变和岁月的洗礼中,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为官者的功过是非,老百姓是最有发言权的,最能做出公正的评判,这早已成为亘古不变的真理。
自古民心一杆秤。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只要当官者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就一定能赢得好的口碑,自然会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青史漫漫,民心为重,好官的名都是历史铭刻、百姓记下的,而不是自己刻意留下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室无贿赂、案无留牍、一心为民的郑燮,献身西藏阿里的孔繁森,党的好干部谷文昌……他们用高尚的品格、无私的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成为历史天空的璀璨星辰。
名利如明镜。但凡为官者,历来离名利场很近,面对光怪陆离的诱惑和“围猎”,有人趋之若鹜,也有人淡定从容。按理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官者想给自己留下好名声这无可厚非,关键取决于如何留,用实绩取悦于民进而赢得群众好口碑,才会成为百姓心中永恒的记忆。可总有一些为官者刻意追求留名,这势必造成价值取向的变异。黑龙江省安达市原市委书记、市长王英和落马前曾有句常挂在嘴边的话,“500年后,考古学家会像考古一样考到我。”为此,他大搞形象工程,投资1亿多元修建一条5公里长的“牛街”,整条街有299头石牛雕塑,9999块牛图案的路面砖。东窗事发后,王英和身陷囹圄,劳民伤财的“牛街”也很快进入城市改造的视线。除了大搞形象工程留名外,还有一些刻意留名的官员出书或到处题字,以求后人记住他。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很难使其在历史上留好名,弄不好还会成为臭名的佐证。
步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著名论断,为我们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提供的基本遵循。要求每名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时刻把群众的口碑作为工作的试金石,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准,真正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公义不亏于上,私行不失于下,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优异答卷。
江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