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乔安山这个名字,我们就会很自然与雷锋联系在一起,乔安山作为雷锋的战友,1960年1月,二人同时入伍,被分配到一个汽车班,住一间宿舍,开一辆运输车,雷锋长乔安山1岁,是他的班长。在与雷锋相处的两年零八个月日子里,乔安山深深为雷锋精神所感动,在雷锋离去的日子里,乔家人念兹在兹的是雷锋,在他们内心深处,雷锋从未离去。60多年来,从寒意未消的东北到草长莺飞的南方,“乔安山一家三代人传承雷锋精神”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在人们内心激荡起振奋人心的旋律,成为中华民族致敬英雄,传承英雄精神的生动例证。
英雄的力量是伟大的、持久的,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削弱,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褪色。难怪作家魏巍发出“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年”的慨叹。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时期都会有英雄诞生,他们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引领者,塑造了一段时期人们心中精忠报国、崇德向善、克己奉公、攻坚克难的伟大形象,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尊重。纵观人类历史发展,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人们感动于英雄“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忠诚,敬佩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铭记下“散作甘霖润九州”的奉献。上世纪60年代诞生的雷锋精神,作为当代人的精神符号,“雷锋”从个体走向集体、走向社会,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培养我们信念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和进取的锐气。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对于英雄人物和英雄精神最好的学习是践行,最好的致敬是传承。
固本培基,深植崇尚英雄的人生底色。铭记历史的民族才有根,热爱英雄的民族才有魂,崇尚英雄已渗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镌刻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印记中,成为中华儿女的历久弥新的优秀精神品格,凝聚起砥砺风雨、战胜困难的不竭动能。乔安山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崇尚雷锋精神,把自己和家人活成雷锋的样子作为对雷锋的最好怀念,雷锋精神已融入一家三代人的血脉中。
见贤思齐,营造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敬重爱惜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宣传英雄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英雄精神、践行英雄精神的浓厚氛围,让英雄精神入心入脑,如灯塔指引航向、如水源流出满渠碧波、如阳光驱散浓浓迷雾,形成持久的学英雄的清风正气。乔安山同志在1996年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公映后的25年里,到全国各地义务宣讲雷锋故事、做学雷锋报告4000多场,被160所院校聘为校外辅导员。正是有着像他这样以不同方式宣传英雄故事、英雄精神的人,让人们感觉到英雄可学可做、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起而行之,常举争做英雄的凡人善事。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钦佩谁,就努力成为谁。致敬英雄、学习英雄不是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英雄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人人可为。乔安山一家三代人60多年来,为找不到装卸工在茶商装货、把大衣送给外地没穿棉衣的货车司机、把撞倒的老人送到医院……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迈,点滴小事中折射着他们的善念义举,演绎着与群众浓密缠绵的故事。我们每个人应从身边小事做起,把温暖送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把英雄精神播撒在祖国大地。
江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