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宋末元初的书画家赵孟頫自小天资聪颖,其书画成就可谓冠绝一时,但他却是一个十分勤奋刻苦的人,五岁临池学书,二十岁通过了国子监考试,晚年的他虽名噪一时,但每日练字的习惯仍依然如故,据说一日可写万字,以其笔力遒健、铁画银钩之作,直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之风。元仁宗对书画双绝的赵孟頫更是赞誉有加,将其喻为唐朝李太白、宋代苏子瞻,其得贤之喜可见一斑。难怪前人有“一勤天下无难事”的谆谆告诫。
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诸如赵孟頫这样因勤奋好学而成就一番事业者不胜枚举。纵观岁月更迭、沧桑巨变,举凡名家大师、乡贤明君等成大事者皆将“勤”作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在胼手胝足、发愤忘食、勤勉奋斗中功成名就。于是便有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学者未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等名言警句,这已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记得鲁迅说过,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朴实的话语中道出了一代文豪对成功的领悟。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无远弗届,机遇与挑战并存,每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更应该将“勤”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用“勤”铺就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
勤于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驾驭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坚持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将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挤时间、抢时间去真学真思真悟,使学习成为每名党员干部的一种爱好、一种追求,成为指导工作实践、推进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因。
勤于调研。调查研究是成事之道,谋事之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表决权、发言权。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勤勉敬业程度关系事业成败,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躬下身子了解群众所急所思所盼,学会解剖麻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少些隔靴搔痒、敷衍塞责,多些对症下药、真抓实干,切实研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办法。
勤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千世界里,惟创新者进、创新者强、创新者胜。党员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发展,一以贯之地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从骨子里摒弃惯性思维和传统思维模式,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拓展工作思路,学会用新视角新思维去观察分析问题,不断用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举措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
江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