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市整合全市教育资源,采取“五式”工作法,打造优质特色乡村振兴学校,切实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覆盖式布局。依托我市红色资源、特色产业、本土人才等资源优势,坚持创新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内容、创新师资管理、创新架构体系“四大创新”理念,打造了乡村振兴学校1个、乡村振兴学堂4个和乡村振兴学点N个为主的“1+4+N”我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教育培训总体架构,实现了对全市27个乡镇乡村振兴培训的全覆盖。
链条式培训。改变原有单一理论教学模式,采取“党性教育+业务知识+现场教学”的链条式模式开展乡村振兴培训,将教学地点设在项目现场和产业链上,推动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教育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感受更真实,切实将乡村振兴学校打造成党建引领振兴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发展推广基地、党校学员实践学习基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
点单式课程。为进一步提高培训针对性,围绕乡村振兴实用技术汇总课程“菜单”45课,根据培训对象工作需求,进行菜单式点学培训,实现学员“点单”、学校“接单”、差异化“下单”,真正对准学员“胃口”,让学员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目前,已举办朝阳市乡村振兴业务骨干培训班等13个班次,培训2000余人次,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测评式管理。为提升教学质量,每期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对培训期间的授课教师、现场教学、培训班组织等各项环节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达到95%以上,被评为优秀等次。每年对乡村振兴学校、学堂、学点培训教学工作开展年度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承办主体培训班次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培训实效性。
跟踪式服务。为做好教育培训“后半篇”文章,在乡村振兴学校培训结束后,通过运用微信群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在线解答、咨询指导、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服务事项,对学员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线上答疑解惑。对于学员反映的普遍性、集中性问题,乡村振兴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为“十里八村”的学员现场教学,确保“跟踪”到底,服务到位。
孙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