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坚持把党的建设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聚焦巩固脱贫成果,打好组织引领“组合拳”。推动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推进乡村振兴,举办专题培训班11期,培训干部3000余人次,坚决杜绝和防止歇歇脚、松口气的想法。依托党校主阵地和乡村振兴学堂,对村党组织书记开展集中轮训2次,切实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战本领。从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中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145名,帮助强组织、兴产业、抓治理、优服务。坚持摘帽不摘帮扶,深入开展“万名党员联万户 乡村振兴当先锋”活动,全市1.2万名在职党员干部继续联系帮扶1.8万户脱贫农户,累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万余件次。
聚焦抓基层打基础,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乡镇,以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实绩纳入换届考察重要内容,提拔162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配备35岁以下年轻干部109名,择优招录公务员77名、事业编制人员36名,充实乡镇工作力量。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农村带头人,换届后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实现“一降一升”,村书记平均年龄43.7岁,较上届下降6岁;“企业家型”村书记达到83人,占比32.9%,一大批懂经济、善管理,“双带”能力强的农村能人进入村班子,实现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结构更优、战斗力更强。落实“四个一”整顿举措,推动28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转化升级。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点27个,使基层“神经末梢”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神经中枢”。
聚焦强产业促增收,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全面推行“党支部+经济实体+农户”模式,以北票市宏发食品有限公司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为契机,强化村企联动共建,252个村党组织“一对一”与农事龙头企业、产业园、专业合作社联建,创建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基地27个。坚持“一村一品”储备特色优势项目252个,借助省财政扶持资金,包装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精品项目30个,示范带动村级集体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开展“千名专家进园区”活动,组织308名本土专家对接技术项目31项,充分发挥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吸附作用,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201人。打造10家“田间学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累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516人次,培养培育农村青年电商人才180人,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聚焦精准精细治理,释放乡村治理“新动能”。整合农村现有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网格资源为“一张网”,优化设置网格1932个,全面构建“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吸收乡村贤达以及“六大员”等群体组建网格员队伍,通过建立走访排查、定期例会调度、联系服务工作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现已累计为群众帮办、代办各类事项3000余件。以大板镇为试点开发建设数字乡村治理服务一体化平台和APP小程序,实现乡村信息资源共享互通。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整合乡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市直部门单位等资源力量,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持续发力,累计创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示范街(组)”69条5.7万延长米,让党旗在乡村一线高高飘扬。
刘睿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