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期以来,东官营镇党委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党建为引领,以“三强三富促振兴”为抓手,以农村党建“整乡推进”为目标,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奋力开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建强战斗堡垒,夯实基层基础。东官营镇党委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村“两委”换届,全面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60名群众公认、有致富带富能力的优秀人才被选进村班子,村书记全部为本村致富带头人,平均年龄38.7岁。储备村级后备干部45名,平均年龄32岁,组建了“后备干部服务队”,注重将后备干部充实到“急难险重”的工作一线,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村级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建立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体系,细化网格246个,党员网格员占比29%,明确网格员职责,建立考评机制,确保发挥作用。坚持一村一策发展村集体经济,去年,全镇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收入超过30万元的村占比30%。
聚焦产业发展,推动致富增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镇共建有设施农业小区27个,发展设施农业4050亩;引导各村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杂粮、羊肚菌、中药材等特色作物种植,海丰村延伸产业链条,新建蔬菜烘干加工厂,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认真谋划“种养结合,绿色生态”的养殖新思路,建设标准化养殖场42个,养殖小区95个,持续巩固贫困户脱贫成果,累计发展养殖到户项目315户。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借助巴沟设施农业产业园66栋大棚,实施农光互补项目;建设村级光伏电站10个,发展光伏户用项目182个;围绕巴沟古法酿酒、杏府山庄果脯加工,桑葚酿酒等,打造特色品牌。发挥“北票绿道”辐射带动作用,连接海丰党建主题公园、东官村史馆、瓦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打造红色旅游线路,每年接待各类机关党建活动、调研学习、群众参观人数均达到5000人以上。
健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创新建立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借助网格化管理优势,使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东官营镇海丰村被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整合全镇执法资源,建立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变多头执法为统一执法;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建立联调中心,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党员群众的基本取向。东官营镇被国家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围绕“清、建、管、用”工作思路,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持续加大“三堆”清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转运体系,做到“及时清、快速转、不遗漏”;发挥网格化作用,实行网格内环境整治网格负责,每个村打造一条环境整治示范街,每个村民组每月开展1次“红黑榜”评选,通过典型培树、打标立样,引导村民自我监督、自我整治。
记者 宗术权